當前位置:中國廣告人網站--->品牌營銷欄目--->營銷培訓-->詳細內容
兩則小故事詮釋老板與員工的關系
作者:劉蒙 日期:2010-6-23 字體:[大] [中] [小]
-
在這個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老板與員工的關系一直是職場上討論的熱門話題。培訓大師、管理專家、老板代表、員工代表們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觀點與版本,這些版本中間,或多或少地夾雜著某些功利性的東西,因而不被一部分人接受,甚至是強烈的抗議。那么我們該如何定位現代職場的老板與員工的關系?筆者將試著從兩則小故事來做新的詮釋。
故事一:把信送給加西亞
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在現代職場可謂流傳甚廣。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當西班牙和美國的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之時,最重要的就是讓叛變軍隊的首領得知古巴的情況。當時,加西亞將軍隱蔽在一個無人知曉的偏僻山林中,無法收到任何郵件和電報。而美國總統(tǒng)須要盡快得與他進行合作,情勢緊急!這時,有人報告總統(tǒng),“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能幫您把信送給加西亞! 就這樣,羅文帶著總統(tǒng)致加西亞將軍的信出發(fā)了。關于這個名叫羅文的人怎樣拿到信,如何用油布袋將它密封好、捆在胸前,然后乘敞蓬船航行四天后趁著夜幕降臨在古巴海岸登陸,消失在叢林中,三周后來到古巴的另一端,接著步行穿過西班牙軍隊控制的領土,最終將信交給加西亞的全過程——在此不再詳述。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威廉·麥金利總統(tǒng)交給了羅文一封信,并委派他交給加西亞;羅文接到信后,并問都沒問一聲“他在哪兒?”,便出發(fā)了。
對于這個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但一些培訓大師的主流觀點是:這體現了羅文作為下屬的一種自動自發(fā)的敬業(yè)精神和一種由主動性通往卓越的超強的執(zhí)行力。近幾年,關于員工的敬業(yè)精神和執(zhí)行力的書可謂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其中不乏像《沒有任何借口》等被許多管理界人士所詬病的書。
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在員工勵志方面的積極作用不可否認,但我想問的是,這個故事真的那么經典嗎?尤其是像《沒有任何借口》那種被國內書商所杜撰出來的所謂經典,書中的許多觀點前后矛盾,并不為大多理性的職場人所接受。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此類“經典”的可疑之處。
1. 老板和員工的關系的實質是什么?
按照《沒有任何借口》等書中的觀點,老板與員工的關系非常簡單,其實就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書的作者把西點軍校的最經典的一句口號搬出來教育企業(yè)員工:“是的,長官!沒有任何借口!”
筆者不得不說這是某些不良書商為了圖書的暢銷,迎合某些見識短淺的老板的口味而采取的諂媚式的營銷方式。老板與員工的關系與軍隊的上下級關系有著本質的區(qū)別,軍隊是一個為國家安全考慮而設立的國家機器,其終極的目標是保障國家安全和維護國家利益。無論軍隊高官還是基層士兵,只要國家一聲召喚,就要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乃至是獻出生命來完成自己的使命。筆者想反問那些所謂專家的是:企業(yè)員工像軍隊士兵一樣沒有任何借口的付出自己的一切的原動力在哪里?為了老板的利益嗎?現代的職場關系說白了就是利益交換關系,國內著名的人力資源專家孫虹鋼先生曾在他的《工作就是生意》一書中一針見血的指出:“職場就是生意場,人和人都是生意關系”,“現在的職場狀態(tài)是:我們用以工作謀生的工具是我們自己的知識,我們能在職場發(fā)展所依賴的資源是我們自己的人脈。只要我們的知識、經驗、技能、人脈資源能夠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市場價值,我們就可以賣出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薪資、福利、股票、獎金”。其實這樣的關系才是老板與員工關系的本質。作為老板,沒有必要為了個人利益的極大膨脹而對員工搞所謂的“奴化”教育,即使你搞,也要那些被這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所教育出來的非常聰明的員工相信不是嗎?
之所以社會上還存在這種觀念,我想與我們幾千年的封建體制有關,亦與存在了幾十年的國有體制思維有關。國有體制下的員工們,要進哪家企業(yè)從事哪種工作都不是自己說了算的,進入一個單位就要工作一輩子,現在住的是單位分的房子,退休金、醫(yī)療費等等都還要指望他的單位來解決,甚至結婚、生孩子這種問題都要單位批準,領導簽字。在這種體制之下,形成了領導與員工之間的以人身依附為特征的支配型關系。孫虹鋼先生指出,在這種支配型關系的作用下,組織內部“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者是從君臣父子關系引申出來,講究誰是誰的人,誰要對誰忠誠云云。當下流行的厚黑學、辦公室政治,就是以支配型人際關系為基礎的,玩的是潛規(guī)則!
在如今這個以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基礎手段的市場經濟社會里,作為老板和員工的任何一方,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那些試圖把對方一輩子拴在自己的褲腰帶上的觀念,還會有市場嗎?!
2.一味強調自動自發(fā),卻忽視了過程管理。
把信送給加西亞之所以被許多人所贊美,是因為那個叫羅文的人成功的完成了這次任務。但通過分析我們會知道,羅文送信的那片原始森林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一如現在我們所面對的市場環(huán)境。試想,那位把信交給羅文的總統(tǒng),在沒有任何監(jiān)督機制和合理的過程管理的情況下,只是簡單交代了一句“把信送給加西亞”,“不問過程,只問結果”,最后的勝算到底有多大?如果羅文中間遇到需要總部提供支持的情況而無從所獲,或者是羅文因為懼怕困難而中途逃跑,甚至羅文因病死在途中,任務也就完不成了。
國家的安危系于領導者的一場豪賭,這一切的責任都在羅文身上嗎?領導者作為一個機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不要推脫掉自己應該負有的職責。
把信送給加西亞最合理的版本應該是這樣的:威廉·麥金利總統(tǒng)通過命令軍隊的情報部門調查出加西亞將軍的大體位置,然后找來了有完成任務能力的羅文,交代好羅文完成任務的具體策略和注意事項,并派出一個包含了地圖專家、叢林居民、醫(yī)療人員等組成的小組,一起協(xié)調羅文的工作?偨y(tǒng)最后交代羅文,定期通過飛鴿傳書等形式向總部匯報情況,一旦發(fā)生意外,迅速派出后備小組繼續(xù)完成羅文小組沒有完成的任務。最后任務圓滿完成,被業(yè)界奉為管理的經典!
這個版本雖然沒有原版本那樣的傳奇和悲情色彩,但我想管理的目標是高效、精準的完成任務,不是追求故事的曲折迷離吧?!
故事二:公司不是我的家
據媒體報道:2004年上半年,中國最著名的某IT公司一夜之間裁掉了近千名員工,他們中的很多人忠誠、熱情、努力工作、勤勤懇懇,他們是一群正在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但是,他們的命運在20分鐘內就被改變了!他們迷惑、他們彷徨、他們震驚,甚至是怒不可遏!
于是互聯網上有了那一篇流傳甚廣亦引起一時熱議的文章《公司不是我的家》。作者在文章中悲憤的指出:“我在公司的這三年,親眼見到公司從全面擴張,到全面收縮的全過程。當年提出的口號是:高科技的公司,服務的公司,國際化的公司。現在,高科技僅剩下關聯應用或者,而且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代表服務的IT服務群組被劃歸為C類業(yè)務,自身難保了。軟件設計中心也即將和公司沒有任何關系了。公司四面出擊,卻傷橫累累。是誰的錯?是領導的錯!包括FM365在內,這些方向都是看好的,都是掙大錢的,但為什么公司會失?我不想在這里深究,但只是覺得,領導犯下的錯,只有我們普通員工來承擔!惫P者認為,并非是抱怨的時候,作為員工應該反思自己的職場世界觀是否正確,更應該反思您自己的出路在哪里?畢竟,“您可能委屈,也可能不服,但您被淘汰了!”筆者想從不同的角度對此事件做一下剖析。
1.公司的確不是我的家
《公司不是我的家》那篇文章的作者最后在文章中總結說:“公司不是我的家,這是我親歷這兩次重大戰(zhàn)略調整,所得出的結論。我想,我比許多人都體會深刻。員工和公司的關系,就是利益關系,千萬不要把公司當作家。當然,這不是說我工作會偷懶。我仍然會好好工作,我要對得起公司。同時,我也覺得公司沒有欠我的。公司給了我這么好的工作環(huán)境,這么好的學習機會,還有不錯的待遇。但,公司就是公司,公司為我做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能為公司做貢獻,絕對不是像爸爸媽媽的那種無私奉獻的感情。認識到這一點,當我將來離開時,領導會肯定我的業(yè)績,我也會對領導說謝謝,不再會感傷。”
筆者不得不感慨,大公司的員工的確不一般,即使是被淘汰的那一批。他經歷了職業(yè)生涯的一次挫折,但他卻對職場關系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通過心態(tài)的調整和自己繼續(xù)的努力,我想他會在新的工作中收獲更多。
其實公司的確不是員工的家,當你的索取與對公司的價值達到一種動態(tài)平衡的時候,我們亦可稱之為達到“和諧共贏”狀態(tài)的時候,你理所當然地受到公司的重用與高的回報。當這種“和諧共贏”的狀態(tài)一旦因為某種原因被打破的時候,你盡可以瀟灑的揮手,和公司說拜拜。公司永遠不是你的家。
2. 員工需要敬業(yè)嗎?
既然老板與員工的關系生意伙伴關系,我們還需要敬業(yè)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筆者認為,老板與員工的生意伙伴關系,不是短期的“一錘子買賣”式的關系,更接近于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公司應該把員工作為一種長線的資源,而這種資源是從根本上區(qū)別于普通的生產資料的稀缺資源;而員工亦應把公司看做您長期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要獲得其長期穩(wěn)定的“投資”回報,必須為其創(chuàng)造持續(xù)的價值。
您以何保證為您的合作伙伴創(chuàng)造持續(xù)的價值?您的敬業(yè)精神當然是十分必要的。您只有充分發(fā)揮您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充分體現您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才能樹立起您職場上的個人品牌。即使與一個合作伙伴分手,可能會很快得到更多合作伙伴的青睞。
3. 職場上,需要忠誠嗎?
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必須分清所謂忠誠的概念。
如果把遵守基本的職業(yè)操守作為忠誠的標準,我們當然要忠誠。為一方服務,就要維護一方的利益。如果您總是“心在曹營心在漢”,干著“吃里爬外”的勾當,您指定不是合格的職場人。對合作伙伴的背叛,是生意場的大忌。從這個意義上講,忠誠體現了您職業(yè)素養(yǎng),是必須的。
如果把從一而終地效忠于某個老板或者企業(yè)作為忠誠的標準,我想大可不必。即使您一直奉行這樣的準則,但不保證公司會一直把您當寶貝,就像那位《公司不是我的家》的作者,被公司無情淘汰的那一天才明白,這里不是家。從另一個角度講,壽命超過10年的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比例不超過30%,而您的個人職業(yè)生涯要40年左右。
誠如孫虹鋼先生在《工作就是生意》一書中說的那樣:“職場人際關系,也是按照價值鏈的方式串連起來的,包括供應商、客戶、合作者、競爭者、可能的替代者、潛在的對手和同盟者,等等,這些人都是你的職場生意伙伴。因為期望和人際關系會發(fā)生變化,今天你的平級同事明天可能是你的上司,今天的競爭對手可能是明天的客戶,所以,在職場人際經營中,對各種人,都要保持平和、理性、長線的心態(tài)。”
那個關于公司是不是我的家的故事的合理版本應該是這樣的:公司不是我的家,只是我某個階段的生意伙伴,通過一個時段的合作,我收獲了福利、工資、經驗、技能,樹立了職場上良好的個人口碑。當我揮手向公司道別的時候,下一個合作伙伴在期待我們之間新的合作的開始,新的合作一定會使我收獲更多。
“工作就是生意,職場就是生意場”,在這里祝愿每一位職場人在這個“生意場”上順水順風,收獲的盤滿缽滿。
劉蒙,九州營銷門戶網站長。營銷專業(yè)出身,6年營銷一線經驗,現任某公司營銷總監(jiān)。對中小企業(yè)發(fā)展現狀有淺顯的見解。擅長銷售渠道規(guī)劃,有一定團隊建設和管理經驗。 “把營銷當作一個工具,你將前進一步;把營銷當作一種思想,你將一往無前”。我始終把營銷當成自己終生的事業(yè)來做,愿一生做一個“營銷癡迷者”。 聯系方式:Emai:llmm0206@163.com QQ:609618366手機:13515479680